top of page

你知道傳統祭儀與文化節不同之處嗎?

文化節是一種「體驗」不同文化的活動,而「原住民族文化節」則會開放一般民眾參與,讓不同族群皆能感受到原住民的熱情與慶典氛圍。

但事實上,部分原住民族的傳統部落祭典是不開放給民眾參與的,也會相較「原住民族文化節」嚴肅許多,時長更是文化節的好幾倍;祭典對於原住民來說就相當神聖,政府也為原住民族群設置「祭典日」(公告於原住民族委員會官網),讓身在都市工作、上學的原住民族可以回到部落參與祭典。

​一年一度的原住民族文化節

由台中市原住民族委員會(以下簡稱原民會)主辦的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節「原藝舞動,原味台中」10月17日於台中市農田水利會廣場登場後,活動的「觀光化」取向及更名等問題,引發了不少討論。

台灣原住民16族

阿美族

卑南族

賽德克族

邵族

泰雅族

魯凱族

撒奇萊雅族

雅美族(達悟族)

噶瑪蘭族

排灣族

鄒族

拉阿魯哇族

賽夏族

布農族

今年主祭族

​卡那卡那富族

太魯閣族

原民會主委林益陸表示,原則上主祭族會讓16族輪流擔任,並沒有硬性規定,但通常會以台中在地的族群優先,如:泰雅、阿美、排灣族等。

DSC09829_edited_edited.jpg

文化節的開場由今年的主祭族—賽夏族主持祈福儀式,不論男女、老少,所有族人皆會換上各自的族服,手拉手、圍成圈,以「大會舞」將現場染上熱情與歡樂,更展現了原住民族文化的力與美。

DSC09770_edited.jpg

緊接著,長達六小時、由台中市24個原住民團體一同參與的原住民族展演活動,以「原住民族文化傳承」作為主題,透過傳統樂器及真人族語演唱,搭配原住民族音樂、古調,演繹原住民族的生活祭儀、神話故事,豐富的呈現出文化特色及創意。

原民會更在活動現場規劃了「原民市集」,擺設原住民族手工藝品、農特產品、美食等展售攤位,藉此讓不同族群貼近原住民族的部落生活及美食,也讓都市地區的原住民族們感受到原鄉部落的氛圍。

DSC09937_edited.jpg
DSC09996.JPG

「情人袋」又稱「檳榔袋」,為阿美族女性給中意男子的定情之物,只要心上人願意接受她的情人袋,就代表這對情侶有機會進一步結為連理。

現場設有創作DIY體驗區,讓民眾透過手作認識原住民族的手工藝文化。

DSC09941_edited_edited.jpg
​政府的介入能成功協助原住民族群推廣文化?

近年來,政府舉辦年度的原住民族「聯合祭典」、「聯合歲時祭儀」等活動,主要目的在於保存、傳承原住民族祭儀文化,也讓來到都市的原住民族凝聚彼此的向心力、強化族群認同,更促進不同族群間的融合,原住民美食、手工藝等攤位的設立也能增加其收入。

然而,原住民族群眾多、富多元性,無法於「聯合祭典」中完整呈現,故政府舉辦聯合祭典、豐年祭,是否有忽視各族群特色及自主性之虞?或是否因此忽略了文化的深度交流,使政府的主要目的—「文化傳承」無法達成?

對此,台中市原民會主委林益陸說明,不少原住民族皆認為文化節是一個能夠與同族群、家人相聚的活動,除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,也讓他們有了將自身文化帶給新世代的機會。

部分原住民也認為,民眾可以透過聯合豐年祭認識原住民族群,但較難在其中凸顯各族特色。

文化深度交流?

​族群特色與自主性?

文化傳承?

聯合祭典、聯合歲時祭儀

傳承與保存

祭儀文化

凝聚

原住民族向心力

強化

族群認同

促進

不同族群的融合

megane_hikaru_man.png
Brian Liu
3​個小時 
Sally和其他6,850人

最近有朋友詢問我,原住民族群的祭典,是否會因為部落而有所差異?

以我們部落來舉例,我們的服裝上衣是以自己階級的服裝來著裝,或重要節日時,上衣就以白色傳統服裝為主。

我們部落豐年祭通常最後一天是「部落情人之夜」,比我們年長的青年之母會把女生牽到男生旁邊

歡迎原住民族的朋友們,在底下跟我一起分享你們的想法或故事吧!

會,服裝上也會有差異,像在霧台鄉的魯凱族豐年祭服飾有黑有紅也有白色,但在台東達魯瑪克的魯凱族卻是清一色都是紅色。

animalface_suzume.png
顯示更多留言

我是拉阿魯哇族的,我們祭典上都一樣,不會因為地域的差異而不一樣。

對,祭典的模式、歌曲、舞蹈在各個部落一定有所差異,即便語言、歌曲相同,但各部落還是有自己的歌詞及舞蹈。

頭飾戴法不論是同族群、不同地區或部落皆有差異,包含祭典也略有差異。

animalface_duck.png
animalface_zou.png
animalface_araiguma.png

這個一定會有差異的,有些部落想要自己辦祭典,而有些部落選擇聯合舉辦祭典。

會,如魯凱族因分布在屏東和台東,而附近也有其他的原住民族,可能會在長期的相處、交流下產生同化,進而導致每個魯凱族部落的祭典模式皆有些許不同。

當然有差,簡單來說不同生活環境、民族、生活習慣皆有不同的祭祀、慶祝方式或者禁忌也各有不同。

animalface_penguin.png
animalface_risu.png
animalface_tanuki.png
留言.....
面對文化節與傳統祭儀的衝突專家學者怎麼看?
馬紹阿紀新竹尖石鄉 泰雅族

經歷:公共電視台-原住民新聞雜誌製作人

   公廣集團原住民族電視台台長

   台北市政府原民會-市政顧問

   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-主任

   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-專任助理教授

  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Rerum Novarum Center 委員

​   光啟社-社長

IMG_8738.jpg

聯合祭典能讓在外工作、念書而無法在表定的祭典日,回到原鄉部落的族人們有一個相聚、同歡的活動。

相較於傳統祭典文化的傳承,聯合祭典的目的主要在於凝聚原住民族群的向心力、聯絡都市原住民族情感,且讓都會地區的民眾共同感受的活動,像是「嘉年華式」的觀光慶典。

不過這樣的聯合祭典,還是有傳承的功用。舉例來說,有些都市的原住民族,土地可能消失或遷村了,藉由聯合祭典,可以安慰其思念家鄉、文化的心情;亦或是從小在都市出生長大的原住民族小孩,也能透過聯合祭典,看見原住民族文化被呈現出來。

979f14b05b3eb8facf718dcdcd1054d4-e150284
邵祖威-漢人

經歷: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

     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-助理教授

   

若推動部落觀光,外來的文化勢必會進到部落,觀光客可能帶來髒亂,亦或是打擾他們平時的生活習慣,讓他們的日常生活成為「被看」的情況。

 

而以漢人的角度來看,為了讓原住民族文化繼續保存、傳承下去,勢必需要向外推廣,讓觀光客進到部落認識深度的文化內涵,也可能得為此放棄部分的生活,但政府也應保護、尊重原有的文化、生活,盡可能不受其擾,透過雙方的溝通、協調,才可能取得雙贏的局面。

 

政府除了是原住民族跟一般民眾間的潤滑劑,也是推手。政府若不去推動原住民文化,漢人等其他族群不見得會主動去了解,所以透過政府的推廣,可以提升一般人民了解原住民族的機會,不過在互相了解的同時,是否對原有的文化內涵產生影響,就需要考驗政府的智慧了。

部分原住民族希望文化節能增添「富教育意義的活動」

參與聯合祭典、文化節的原住民族群眾多,易造成外界混淆,若是能增加導覽志工,針對服裝、美食或手工藝等方面深度介紹,就能讓其他族群的人深入了解原住民族文化,進一步促進交流與傳承。

DSC00011.jpg
台中市原住民婦女會
常務理事黃國花
DSC00090_edited.jpg

聯合祭典過於商業、觀光化,反而忽略了「推廣文化」的性質,政府應謹慎整合並把關,認清主與輔之間的比重。

現有的模式並無法讓遊客吸收到文化層面的資訊,若專設擺放原住民16族書面資料的攤位,並增加導覽、宣傳,就能提升教育意義的比重。

阿美族李老師
文化節DIY體驗區

由於原住民族群、部落眾多,這方面很難統一,故現在多是鼓勵各原住民族社團去做自己部落的文創,也會在部落大學中推動文化活動,如:皮雕、傳統服飾,供大家學習。

DSC00020.JPG

林益陸

台中市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 

原住民族嘉年華式觀光盛典​

民眾前來共襄盛舉

觀光盛典對原住民族群造成影響?
新世代原住民怎麼看
GROUP
​你們覺得,祭典觀光化之後,對於我們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有什麼影響?

我覺得祭典開放觀光客進入之後,為了吸引觀光客的目光,許多歌曲及舞碼的改編(節目觀光化),改變我們自身的傳統,導致新的編舞掩蓋傳統舞步及歌曲詮釋。

animalface_risu.png

許多人對原住民族的不了解,容易被貼上標籤,參加祭典時,也會有不尊重的舉動,進而觸犯我們的禁忌。

且無知的觀光客來到部落後,破壞了和諧,及缺乏對祖靈的敬畏之心,讓祭典增加了不少娛樂性質。

對阿,有些觀光客會在旁邊模仿,這讓我們的感受很差,也覺得不被尊重。觀光客「觀賞」的目光,就像是把我們當成動物園裡的動物。

animalface_araiguma.png

基本上祭典只有族人可以下場跳舞,就算是觀光化後,遊客也僅能穿著傳統服飾,參與最後收場的土風舞,雖然這樣的作法可以提高周邊攤販的收入。不過,如何在推廣觀光並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,讓人們認識文化而不流失傳統,就是觀光與文化間最難拿捏的平衡。

animalface_zou.png

我也認同!觀光化讓外界更認識我們,同時體驗原住民的傳統文化,增加一些文化流動,也能因此打破以往的刻板思想。所以我認為,參加祭典的觀光客,應先做足功課,才能避免價值觀上的衝突。

animalface_tanuki.png

觀光客加入祭典後,許多原住民朋友轉而在慶典期間擺攤做生意,我認為這樣的改變是壞的,也會在無形中稀釋了傳統慶典的儀式感。

我覺得完全觀光化可能會使喪失莊嚴的現場感,為了迎合外來遊客,也會在祭典中增加一些觀光性質的節目,而這樣的改變,除了影響後代學習傳統的文化祭典,更可能導致文化斷層或流失。

animalface_penguin.png

我的看法是,部落青年在都市接觸流行文化久了,返鄉參加時會將許多新文化帶回部落。例如豐年祭表演時,部落青年表演韓國團體歌曲。但我認為沒有好壞之分,反而是一種文化交流與創新,不過某些長輩可能會覺得觀感不佳。

我個人是覺得不衝突啦!觀光的祭典是公所辦來吸引外地遊客的方式,有時候也會結合甜柿節、水果節等活動,帶動地方產業經濟,我不覺得會和傳統祭典有所衝突,畢竟兩者性質不同!

我們部落之前也有類似文化結合觀光的部落遊覽活動,雖然讓很多外人認識了我們的文化,但也讓部分族人反彈,覺得讓外人來到落觀光就像是在消費自己。

Jennifer,Amanda,等人都已看過
發送訊息..........
民眾最常觸犯的『部落祭典禁忌

闖入祭典圍舞

最內圈 

隨意穿戴

原住民長老頭飾

隨意拍照或攝影

​部落祭典

禁止女子進入

禁止隨意傳唱祭典歌謠

拍攝的影片也禁止在非祭典時段播出

傳統祭儀並非娛樂表演

應保持敬畏之心,勿用娛樂眼光看待整場儀式

(如在傳唱歌曲結束後給予掌聲)

手帳のアイコン素材.png
知識小百科
小百科1

除了主祭族外的族群皆不可進入最內圈,包含其他原住民族群都只能在第二圈以外。

萱_小世界原住民_綠-removebg.png

繪圖:黃璽祐

小百科2

原住民族群的頭飾與衣飾都有階級之分,同時也代表不同的年齡階層,以下以阿美族為例:

少年男子(約18歲以前)著短裙、束腹帶;成年之後晉升為青年組,可著全套的服裝,包括頭飾、頭巾、藍色對襟圓領長袖短上衣、霞披、短裙、綁腿褲或是流蘇裙。

S__4710461_edited.png
藍色對襟圓領長袖短上衣
S__4710476_edited.png
霞披

繪圖:林筠庭

女性的花帽有大小之分,一般婦女頭戴大花帽,而年輕的少女則戴小花帽。

DSC09779.JPG
小百科3

許多部落祭典中,是禁止女子參加,有些祭典則是限制女子與孩童僅能在遠處觀賞。

過去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中,有著較嚴明的性別分工,多為父系社會,所以在過去,許多的技能,包含籌備祭典、公共事務等,都是傳承給部落的「男子」。

不過近年來,逐漸開放給女子學習,並授予相關技能給女子,可以說是新的突破,也能促進原住民族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。

雖然現今已經新的發展,但我們還是要尊重各個部落及祭典的傳統規範,以下列出其中四項祭典,是禁止女子參與,若是民眾們想前往參與,也務必在出發前做好事前功課喔!

豐年祭

迎靈的過程中,只有男子可入圈跳舞,女子和小孩可在一旁觀看,但不可進入場內。

五年祭

刺球是祭典中最重要的儀式,具神聖象徵意義,女性則禁止進入祭場。

射耳祭

不能用鋤頭、鐮刀等「生產工具」打蛇,女性禁止參加。

海祭

女性不能參與,等到男性將漁獲帶回家,女性則在路邊迎接跳舞,歡迎男性回家。

light bulb icon 11.png
​[小知識]

豐年祭小補帖:豐年祭的舞蹈男女有別,送靈時只有女子可以進舞圈中也只有女子可以學習。

若是民眾想參與豐年祭,可以挑選第二天舉辦的宴靈前往喔!

​射耳祭小補帖:射耳祭為布農族男子的成年禮儀,是相當隆重的盛典,布農族凡是會走路、聽話、講話的男孩皆要參與,且僅有男子可以參與,雖然布農族的祭典大多具有排他性,不過射耳祭是允許非族人參與的喔!

小百科4

​以賽夏族矮靈祭為例,賽夏族的祭典可以說是原住民16族內,禁忌最多的族群祭典,其中參與祭典的過程必須配戴芒草避邪。

若要進行攝像/影,也必須先向部落申請許可,並在器材上也綁上芒草。以免觸犯到部落禁忌及祖靈。

實例:曾有民眾參與矮靈祭,且在非許可之下拍攝當天的祭典儀式,離開部落後,所有的相片、影片皆呈現黑幕。

小百科3.JPG
小百科5

1.  邵族祭典期間所拍攝的影片,(含歌詞的祭儀歌舞),嚴禁在祭典以外的時間播出。

 


2. 邵族祖靈祭歌謠具有神聖性,平日禁止隨意吟唱。

3. 豐年祭:傳統的祭典歌舞在日常生活上是禁忌,僅在豐年祭活動期間才可唱跳。 

傳統文化與觀光收益之間有著相當大的衝突,綜合以上,對於原住民族而言,開放觀光客進入部落,雖可為自身部落提高收益,但同時卻販賣並犧牲了文化,祭典的神聖性也因此大打折扣

然而在文化傳承與觀光收益中,如何取得平衡,原住民族文化的認同與傳承,需要大家共同努力,唯有抱持尊重與真心想了解原住民族文化的心,才有助於文化的保存。

DSC00028_edited.jp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