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西生活節
剝皮寮歷史街區年度重要的活動!
今(2020)年邁入第二年
今年主軸:「萬華生活與信仰文化」
呈現了萬華居民在此生活的點滴、發展,
也因為群聚而有了信仰文化。
今年除了策展外,也舉辦了超過25場以上的活動,例如:《城西散策巡福走讀》、《城西+-1起聊》、《剝剝野台電影院》等限時特展,讓民眾能在城西生活節開始前更加了解萬華地區的文化與背景;同時也跨界邀請許多表演嘉賓到場表演傳統音樂,其中有月琴彈唱、民俗技藝與鼓陣表演、話劇表演,更能讓民眾融入在此次的策展中。
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,橫跨三個時代
清代
民國
剝皮寮
日治
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與人文風貌,成為一條足以代表艋舺特色的市街。
走訪艋舺廟宇,必會經過各式各樣的傳統市場與店家,傳統市集散布在萬華地區的市街上,呈現了居民最真實的日常樣貌。
➤位於信仰文化與民俗活動兼具的生活圈
➤境內有許多廟宇林立。
如艋舺龍山寺、艋舺青山宮、艋舺啟天宮等
剝皮寮歷史街區
在展間中播放許多採訪片段,其中曾居於此的居民,走在萬華的街頭上,看著舊式建築,許多年少回憶湧上心頭,如年輕時與母親、孩兒的生活軌跡,萬華的每一個角落,都充滿著許多打打鬧鬧的場景。
剝皮寮除了擁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,同時也承載了許多人的兒時回憶。
「萬華」舊名「艋舺」
因地理位置優勢,交通與水利都相當方便,自古以來就為人口密集且交際熱絡之地區。現今的萬華地區,有著現代咖啡廳、舊茶館、傳統店家以及許多廟宇,在這樣新舊的交錯發展中,呈現了當地的多樣化。
展場中展示了許多與信仰相關的攤位及神像,如下圖所示濟公富有傳說色彩的佛教禪門臨濟宗僧人,以不死守佛教戒律及神通廣大的顛僧形象聞名。
上方:神桌圖為南新繡莊吳淑美師傅製作。
左方:濟公像為龍山佛具李子勇師傅製作。
命理占卜攤位
命理占卜攤位為萬華地區的一大特色,在城西生活節的展場之中,也設立了一個互動式的命理攤位,開放民眾體驗並親自感受命理的環境。
萬華地區最密集的命理區位於艋舺行天宮地下街,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外國觀光客,成了許多外國客的觀光景點(以日本佔多數),因此店家們會在店裡掛上「日本語OK」的標示招牌,吸引日本客。
萬華印刷街記憶
1960(民國50年代)年
台灣採取「工業取代農業」的經濟措施
1971年(民國60至70年代)
工業興起,經濟也隨之提高
許多抱有台北夢的年輕人紛紛北上打拼,其中有許多外地青年落腳於萬華,也就是當年印刷產業的重要產地。
當時萬華區的街上就有數百間的印刷工廠,同時鑄字技術也漸漸的活絡於此,所以當時的青年不是在報社工作,就是在印刷、鑄字行擔任學徒,也因此推動了當地的印刷產業,吸引更多報社來到萬華。
早期的報紙需要花上百人的人力,從裁紙到排版在到最後的印製成品,都是浩大的工程,當時的每一個步驟都須由專業的師傅把關,才能完成大量的出版。
瀰漫著濃濃的油墨味以及印刷機此起彼落的聲音,便是當時萬華印刷街的景觀,縝密的分工與團隊合作,為萬華區的人民建立起深厚的情感,也共同為印刷產業帶來了不同的光景。